企业生产变得更“聪明”
返回列表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16-05-30 18:32:45] | 分享 加入收藏
本报记者朱雪黎“第二批申请的企业有20家,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实地考察。”4月20日,德阳市经信委信息化科科长章智带队“跑”完所有申请企业。
去年6月,德阳启动首批“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工作,10家企业申报,最终筛选出科新机电、百世昌重机等4家工业企业试点。半个多月前,德阳启动第二批“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项目申报工作。
相比首批,这一次企业申报更积极。在章智看来,“看得见的实效最具说服力。”
小投入带来大变化“投入不大,用处却不小。”试点“互联网+智能制造”半年,德阳市新泰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只投入了5万多元,但其总经理助理张明珍却感觉“方便多了”。
“以往去和客户谈合作,每次都要带上各种资料,现在只要有手机就搞定了。”她所说的手机应用,正是企业试点的“3D空间应用”项目。打开应用软件,企业3D全景图、生产车间和产品3D样本清晰可见。“通过3D样本,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可以向客户演示。营销人员工作更方便,客户感受也比看平面资料更直观、逼真。”
除了产品展示,“互联网+智能制造”也让首批4家试点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等环节更智能。在德阳市迪信佳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其总工程师刘波演示了“工业云3D服务”等项目。
在位于什邡经济开发区的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内,一套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智能制造系统正在测试和调试中。通过这个系统,根据生产任务需求,企业可通过智能管理和规划将设计出的产品的物料、派工单等信息直接发送到车间终端,以便车间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并排工执行。其总工程师袁宏远认为,系统正式运行后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引导效应已经显现“首批试点成效初显,引导效应已经显现。”章智说,日前,他们专门举办了一场首批试点企业成果汇报会,德阳多家工业企业负责人受邀参会。“会议一结束,就有多家企业提出合作意向。”其中,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更是抛出百万元大单,希望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一套智能系统,让众多相似的零部件能在“几个足球场大”的车间无差错流动,智能管理。“以前靠人工管理,曾出现过加工件位置摆放错误等问题。全车间人工查找,费时又费力。”
而首批试点的百世昌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最近也提出了新需求。他们希望能借助“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推进产品创新,让企业目前所生产的人工填料大型冲床可以实现机器手填料控制。
加强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在设计、制造、产品、服务和管理方面全面推进智能化。德阳除了“点”上着力,更注重“面”上推进。
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和信息展示平台,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希望实现共性服务共享、企业间协同联系、闲置资源和产能交易,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工业化销售能力。“平台刚刚建立,目前已具备提供服务的条件,但真正用起来还需要吸引更多企业加入。”相关负责人说,就成本优势而言,工业云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优势更明显。
- 2016.06.03机械设计理念研究
- 2016.06.03我国电动叉车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
- 2016.06.032016,电叉车 你好!
- 2016.06.03杭州昱透:工匠精神铸就电动叉车行业标杆
- 2016.05.30年产销1万辆 安徽叉车进入世界强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