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3002011816

上海提出制造业“振兴计划”

返回列表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16-05-30 18:38:39]    |    分享 加入收藏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五年二十七项重点任务将建十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百座智能工厂、创千项高端工业精品

  经过深思熟虑,上海昨天亮出了自己的制造业“振兴计划”:未来5年,本市将建10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00座智能工厂、创1000项高端工业精品。过去30多年,制造业在上海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下滑,如今,上海打算扭转这一势头,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使得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

  昨天由市政府正式印发的这份文件,正式名称是《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作《实施意见》)。在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实施意见》相当于上海今后5到10年工业发展的纲领。同时,这也是国内第一份聚焦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

  上海制造业今年发展形势喜忧参半。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但工业企业利润上升6.9%,工业企业税收增加4.1%,这表明,企业效益和产业结构都在优化。

  目前,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27%,要守住“25%”的底线,无论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还是上海的现实状况,都不能“为保而保”“为量而量”。陈鸣波说,市委、市政府为制造业划出的“25%”的底线,主要用意是突出制造业的创新主战场地位,防止产业空心化。因此,创新和高端化成为上海制造业实现新突破的主要依靠实属必然。

  根据《实施意见》,未来5年,围绕“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深化制度改革”等“六个着力”,上海在制造业领域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其中多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关。

  比如,上海将实施1000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包括300项高端装备、300项新一代IT技术、200项新材料应用、200项创新消费品。在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上海提出要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核电等领域创建10家左右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或设计中心,目标是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形成全球影响力。而为了顺应“工业4.0”、大数据、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上海提出要在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等领域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车间),并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制度创新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对上海制造业而言,制度成本或许也是最大的成本。为此,《实施意见》首次提出,要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平台,研究推出一批“工业改革创新事项”,使得自贸区成为实体经济制度创新的高地。拟议中的政策,包括放宽工业准入、建设工业预警体系、推动工业企业跨国并购及融资等。同时,围绕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安排,《实施意见》要求上海制造业能用足、用好政策,抓住机遇,加强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优势作用,在财政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普惠税制、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

  据市经信委相关人士分析,今年,上海制造业将处于筑底阶段;2017年有望企稳并逐渐回升。

下一篇:工信部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 上一篇:阿特拉斯:未来机器士兵

【推荐阅读】

热品推荐

粤ICP备2021053299号